(相关资料图)
在宁夏石嘴山市,有一个叫星海镇的地方,这里的居民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至此。隆惠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说,该村是从固原市隆德县移民而来,村民自己开垦的土地有2400多亩,但大多是盐碱地。
“俺家是1983年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过来的,守着盐碱地种啥都卖不上价钱。”隆惠村村民李宗碧说。2007年前后,通过镇政府扶持为家家户户建起来设施大棚,可是依然没有起色。
2021年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,大武口区委、区政府为星海镇提供了一笔产业发展扶持资金。这笔钱怎么用?每个村的致富产业怎么搞?“先是搞以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(公司)+农户为模式的机制体制改革,然后实施村级保障扩能增量等三大行动,使村集体经济由‘分散开发、各自为战’向‘联合发展、集中管理’转型。”大武口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珺说。
隆惠村选择发展菌菇产业。作为第一批致富带头人,朱兵兵决心要发挥自己党员带头作用为村里做些事。他到永宁县闽宁镇考察发现,种菌菇与土质关系不大,于是到附近的农业公司学习了技术,自掏腰包投资十几万元试种两棚香菇。“村里从2021年盘活改造86座温棚,先后种植了香菇、平菇、灵芝、猴头菇、羊肚菌,每个棚能收入万元到3万元不等。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余万元,带动就业300余人。”朱兵兵说。
枣香村看好“鱼菜共生”产业。“全村百姓都很感谢2021年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水产高级工程师孙武在我们村做第一书记。”枣香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说。借鉴贺兰县的经验,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,前年孙武带领村民挖了十几口深井,建设了循环水养殖系统,用池塘养鲈鱼,周围建设设施温棚,一水两用,既能养鲈鱼又能浇菜地。去年,枣香村14个循环系统养殖10万尾鲈鱼,经营38个蔬菜大棚,村民户均增收2万多元。
“积极探索利用盐碱地的村子在大武口区还有很多。”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说,近两年来大武口区立足区内土地实际,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探索出一条“以盐适种、生态优先、种养结合、融合发展”的盐碱地高效利用特色路子,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林牧副渔产业总产值较去年同期增加亿元,增长%。他们将不断做好盐碱地高质高效综合利用大文章,让盐碱地也能变致富田,让移民群众在荒地里种出新希望。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