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多年前,王维曾在泰州感叹:“浮于淮泗,浩然天波,海潮喷于乾坤,江城入于泱漭”。七百多年前,马可·波罗也游历至此,说道:“这城不很大,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”。
(资料图片)
的确,三水汇聚的她,是海的故乡;泰州坐拥“承南启北、襟东带西、跨江融合”的区位优势,有“水陆要津、咽喉据郡”之称。
得益于千年底蕴与天赋异禀的优势,近三年,发展步入“快车道”的泰州市,GDP年均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,实现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“三连榜”、全国文明城市“三连冠”,“幸福泰州”城市名片愈发闪亮。
7月26日,泰州市统计局公布了泰州市上半年GDP增长情况:2023年上半年泰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08.78亿元,同比增长6.2%,增速高于全国0.7个百分点。
作为“苏中门户”,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泰州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,那便是“稳”字,其之于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,不容小觑。
一份“一强三稳”的半年成绩单
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,泰州的经济运行呈现“一强三稳”趋势。
“一强”指的是“1+4”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强,“三稳”即:工业稳、市场稳、收入稳。
具体来看泰州的上半年成绩单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.81亿元,同比增长2.7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3.24亿元,同比增长6.7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5.73亿元,同比增长5.9%。
当下,工业仍是泰州经济增长的“压舱石”。
上半年,泰州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7.2%、4.3%,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.6%,其中,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5.5%。这表明泰州发展最大的底气、最强的动力就在制造业。
泰州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想要读懂泰州的实体经济,首先就要了解泰州的“1+4”主导产业。
“1+4”可以简单理解为“一个体系、四个集群”,分别是:大健康产业体系、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、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集群、化工及新材料集群、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。上半年,泰州“1+4”主导产业产值增长6%,高于全市平均1.6个百分点,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3.9个百分点。其中,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30.3%,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产业增长17.6%,光伏和理电产业增长17.9%,展现出极强的韧性。
现如今,泰州的生物医药、海工船舶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总数占到了全省的五分之一。围绕“1+4”产业布局,泰州正不断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步伐,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华丽转身。
市场方面,外贸市场稳定,出口增长4.8%、全省第3;消费市场复苏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.1%。投资方面,上半年泰州5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75个、新开工51个、新竣工43个,总投资105亿元的20GWh快充储能锂电池项目成功落户,总投资120亿元的盛虹储能项目开工建设,1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。
收入方面,“十四五”期间,作为苏中地区唯一入选的“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”,泰州持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,全方位推进公共就业服务,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。上半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.3万人、超序时进度完成任务,为收入稳打下良好基础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.5%、全省第5,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5.6%、全省第3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4%、全省第3。
强抓手: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崛起
提起泰州,就不得不提大健康产业。
《十四五规划》明确指出,泰州要擦亮中国医药城名片、坚持“国内一流、世界有名”定位、强化“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,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”的意识。
2022年,江苏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关于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了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定位。泰州将全力打造“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”和“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”,并要成为“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”“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”。
力争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泰州市大健康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。基于此,泰州市6个地域板块携手并进,共同发力:
靖江不断推进“大健康+”产业链现代化建设。以项目催生增量,以转型提升质量,构建以恒艾产业园为主体,赛德力、帝斯曼江山为支撑,普瑞德、瑞普等为配套的大健康产业体系,突出高端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导向。预计3-5年打造300亿大健康产业集群。
泰兴计划打造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。拥有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企业70多家的泰兴,产业实力位居全省县域前列。先后引进合全药业、凯莱英医药、博瑞生物等一批带动性强、科技含量高、成长性好的“高新尖”项目。日前,泰兴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图景日益清晰。其中,泰兴经济开发区依托精细化工优势,发展化学原料药、日化药妆,争创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;黄桥经济开发区抢占未来食品新高地,争创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;城区工业园区深耕医疗器械细分领域,打造高端产业集群;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产业,打造长三角健康食品供应基地。
兴化持续推动健康食品产业迈向千亿级。立足全国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,兴化确立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。如今在兴化经济开发区,食品产业作为“三驾马车”之一。围绕打造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名城“补链、强链、建链”,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,兴化正力争实现聚集调味品企业300家以上,形成销售500亿元以上、税收50亿元以上的“355”目标,推动健康食品产业迈向千亿级新台阶。
海陵打算打造大健康生活服务示范区。从两个方面推动,一方面,放大中进医疗、奥美齿科、济远医疗、百草药业等领军企业的示范辐射效应,加快建设特色健康产业“园中园”,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,提升中药饮片智能制造技术,不断提升“医工”结合水平。另一方面,促进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。积极招引外资诊疗中心、科研中心和康养中心。加大企业培育力度,做强医药集团、良药集团等龙头企业,推动海陵医药产业贸易规模突破20亿元。
姜堰加速发展“医药食游”四大健康产业。聚焦“中医药”“绿色食品”“生态旅游”“医养服务”等重点领域,创新发展以现代中成药为重点的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,集群发展以优质稻麦、精品果蔬、特色水产、优质畜禽精深加工及保健食品、特医食品、调味品等为重点的绿色健康食品制造业,融合发展水城水乡、观光文体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服务业,系统发展公共卫生和康复养老等公共服务业,形成独具特色的“医药食游”四大健康产业。
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努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“第一高地”。2022年,泰州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3亿元,以泰州市7%的土地面积贡献18%的GDP。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表示,“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作为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,将锚定核心定位不动摇,厚植先发优势,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“第一高地”,力争到2025年,全区大健康产业产值达2200亿元。”
如今,泰州拥有多个“全国唯一”:即全国唯一的“部省共建”国家级医药高新区、全国唯一的新型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试点、全国唯一的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。
未来,泰州将巩固化学药、现代中药质量市场优势,大力发展新一代抗体药、mRNA、小核酸药物等高潜领域,同时围绕后疫情时代消费趋势,发展保健食品、休闲食品、特医食品。
科技创新,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
“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,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,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,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。”
泰州从企业、研究院、离岸创新中心等多个维度入手,积极构建科创生态体系,培育研发载体与科研成果,让科技创新“关键变量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去年,泰州公开发布企业技术难题28项,“悬赏”总额近1.1亿元,共实施项目9项。对于立项的项目,分批次按照企业实际拨付资金的20%给予科技创新积分奖补。
今年,泰州将与省、市产研院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“揭榜挂帅”项目,按1:1:1的比例设立3000万元“揭榜挂帅”专项资金池,围绕市“1+4”产业体系,遴选出企业自投资金高、影响力大、带动作用强、应用面广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,按照成熟一批、发布一批原则,向全社会公开发布,力争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。
截至日前,泰州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95家,高新技术企业1601家,省级瞪羚企业33家、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、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。
今年年初,泰州市产研院与哈工大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签订加盟培育协议,共同成立并推进建设泰州产研院超精密智能装备研究所。这是泰州产研院正式培育建设的首家专业研究所。
此外,泰州还引进了复旦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家,加速高端创新资源聚合裂变,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。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3家,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、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。推动扬子江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,推进北大医学部(泰州)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、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、中山大学(泰州)太阳能联合研发中心实质运行。强化对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指导,助力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。
值得一提的是,泰州还积极推动建设离岸创新中心,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。目前,已在上海、南京、深圳、北京等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4家,7家投入运营,与清华大学、长三角国创中心等15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。
当下,步入2023发展下半场的泰州,产业与科技创新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气质、最强劲的动力、最澎湃的激情。
(通讯员 单友健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