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深圳的“路边摊”不再全面禁止了。新修订的《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近日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,拟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,修订后的《条例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、布局合理、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。( 中国经济网)
说起“路边摊”,最容易让人们联想起来的必定是烟火气。“路边摊”作为一种边缘性的城市经济活动,曾是一道沾染着烟火气息的城市风景,路边摊构成了城市充满烟火气的繁华喧嚣。
“路边摊”与民生需求息息相关,是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体现。但在各地发展的过程中,脏乱差成了“路边摊”的标签,整治“路边摊”于是成为城市治理的首要项目之一。现如今众多的城市,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,“路边摊”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看不到路边摊,似乎被当成了城市文明指数的一种象征。
随着时代的进步,其经营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更新。如今方兴未艾的夜间经济、露营经济、后备箱经济等,都延展了“路边摊”的内涵,今天的地摊经济,已经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形态,它理应在城市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。深圳因势利导,出台相关条例,解锁“路边摊”,促进“路边摊”合规经营,有利于活跃城市经济、促进消费增长、回应民生诉求,出台的条例带着以人为本、民生至上的城市温度,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城市的开放与包容。深圳适时解锁“路边摊”,实际上也是在保护创业、孵化创新,是与时俱进平衡市容与民生、经济、创新的务实之举。
每一座城市的“荣光”背后都需要生活气息,都需要多一份“烟火气”。“路边摊”便利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,不仅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,还因为进入门槛低、经营成本低、风险小,成为许多人通过劳动获得就业和收入的重要渠道。实际中,北京、上海、成都等多地之前也推出类似政策,不仅对路边摊不再全面禁止,同时允许合规外摆。今年4月以来,杭州市进一步放宽外摆条件,加大对商圈、商业街区“外摆经营活动”的支持力度,由“路边摊”构成之一的夜经济显示出其扩大内需、拉动消费的爆发力度,成为拉动城市旅游的新赛道,据杭州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杭州武林夜市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,拱墅区胜利河美食街“五一”期间夜宵市场爆火,前三天客流量1.09万人次。“路边摊”经济,是城市里的人间烟火,也是城市的生机与活力。
当然,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,解锁“路边摊”不可一解了之。政策方面的不再全面禁止,并不意味着解禁“路边摊”就放任不管。城市管理者要不断提升末端治理的精细化水平,对“路边摊”外摆时间、摆放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,防范占道经营影响交通、乱扔垃圾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等问题发生,做到有序“放”、科学“管”、精准“服”,将好事办好,让城市更加包容,更有温度,也更有活力,让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。经营者要自觉自律,严格依法合规摆摊,摆出与城市文明气度相契合的新气象。(潘铎印)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