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近期,随着年报季深入,A股上市银行已多半披露了2022年经营业绩,并对2023年经营工作做出展望。
多家大中型银行均表示,今年将继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。各家银行信贷增速目标均在11%左右,如交行、邮储、兴业、招行的信贷投放计划增速分别为12%、11.7%、10.3%、10%左右。四大行并未披露具体的信贷增速目标,但均表态“总量要维持稳定增长”或“适度加大新增投放规模”。
以上表态均表明信贷投放仍是商业银行2023年的工作重点。这些大中型银行体量较大、代表性较强。若使用11%作为2023年全银行业信贷投放增速,结合去年全年21.31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,今年新增信贷规模或在23.65万亿元,同比多增约2.34万亿元。由于今年的信贷需求较去年更加强劲,新增贷款规模可能更高。
各家银行均表态信贷投放要适度靠前。一方面,春节假期后需求集中释放,带动经济活动快速走强,1月、2月信贷投放火热,新增规模分别达到4.9万亿和1.81万亿,远超去年同期。信贷开门红已经实现,节奏前置特征明显。另一方面,3月高频数据显示,银行间资金偏紧,提示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强持续性,显示融资需求旺盛,经济热度较高。
目前,我国金融体系仍以间接为主。银行贷款是实体经济获取融资的主要渠道,信贷数据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。除了总量目标备受关注外,信贷投放的结构和质量较为重要。此前,市场一直担心信贷受政策推动色彩突出,结构优化和修复持续性存疑。
从2月数据来看,信贷结构也呈现明显优化。在房地产市场转暖、居民旅游出行需求持续释放的支撑下,2月居民贷款一改季节性偏弱的格局,同比转为明显正增。同时,企业贷款中,中长期贷款的占比也明显提高,显示内生性企业融资需求显著恢复。以上两个特征均指向本轮信贷恢复政策驱动色彩较淡,经济自发性复苏动能较强,也表明后续信贷需求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。
除此之外,信贷投放质量也较为重要。由于尚无特定领域和重点行业信贷投放的高频数据,目前还无法观测重点行业所获得的信贷总量。但在央行使用多种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,对重点领域进行结构性支持的情况下,相关行业获取信贷资源的能力必然不差。各家银行也都表态,积极对专精特新等领域的企业进行多项支持,信贷资源也必然向科技、绿色和民生等领域进行倾斜。
展望后续,信贷数据将是宏观经济、实体需求和金融市场的焦点关注数据。由于去年二季度经济基数较低,今年二季度经济读数同比修复的确定性较高。后续观测的中心仍然是经济修复的延续性。从中长期贷款总量和占比同时提高来看,经济延续修复的趋势较强。关注信贷数据的走势,以及后续复苏的强度和速度。
(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)
关键词: